在做等離子表面處理測試實驗的過程中,為防止二次污染,全程佩戴手套是必要的,因為等離子體可以去除材料表面納米級厚度的有機物,讓材料表面變得更潔凈,同時會形成一些有用的親水性基團以增加表面黏附性能;除此以外常用的小物件包括剪刀、鑷子、注射器、達因筆、膠帶等。
在實驗和試樣的時候,像片材、薄膜和管狀類的材料,面積比較大不能完整的放入等離子表面處理設(shè)備的反應腔體中,就需要用剪刀把物件裁剪成合適的形狀,以便能放入反應腔體。
有的時候,處理的物品很小,尤其是半導體晶粒和生物醫(yī)療方面的物品,就需要使用鑷子,這樣不僅取放方便,還可以防止接觸導致污染。
在檢測的時間,使用注射器可以簡單的判斷處理效果,擠出液滴,液滴在材料表面呈現(xiàn)的狀態(tài)可以直觀反映等離子表面處理前后的效果。如果水迅速平鋪(擴散)開來,說明親水;如果水呈球形狀(收縮)水珠,說明疏水。這就是我們判定表面能高低的比較簡單的方法。
達因筆,算是比較專業(yè)、簡便的表面能測試工具了。將達因筆垂直于被測物表面,均勻的畫上一條達因液形成的直線,約5~10cm的長度,經(jīng)過2~3秒后,觀察畫線否發(fā)生收縮并凝聚成水珠點。如有收縮水珠,則換低一點級數(shù)值的達因筆再畫直線,直至不收縮,沒有水珠點,來確定物件的表面張力值。
膠帶的用途,主要是用來粘貼在材料表面,使用百格刀,然后通過手撕或拉力機來判斷剝離力,反應等離子表面處理前后材料的粘接性能變化及大小。